《蓝狮子:高效阅读术》读书笔记

2. 这位知识分子很早就有了自觉意识,他没有加入过共青团。

3. 在他的博客中,他这样介绍自己:“身在公司名利场,虚衔是总经理。却始终认为,自己永远只是一位怀有‘自由商业改变中国’理想的知识分子。”

4. 大学毕业基于价值观取向,将国企永久地排除在职业选择范围之外;从销售代表做起,在外企打拼十年,写下《逃离外企》,而后投身民营企业。本职之外,俞雷常年为《哈佛商业评论》、《中欧商业评论》、FT中文网等财经媒体撰写专栏;

5. 积书最主要的目的是,想读书的时候,随时都有书可以读,诀窍是在家里的每个地方都放书,在厕所、沙发旁放书,玄关旁可以堆放小开本的书,出门前随手带着,回来没读完也可以马上放回去。

6. 《杠杆阅读术》作者本田直之每个月约花7~8万日元(约5000元人民币)买书,因他相信读书可以产生100倍的杠杆效果,所以这种程度的投资十分合理。

7. 买才会看,读完就丢 当预算许可,想买的书就买。不买回来的书,读的机率很低,反而是囤积“书山”,可以激励自己阅读。读过的书,就处理掉吧,因为你大概不会再读,不如记在脑袋里更重要。

8. 1.选对的题材:先从自己最能接受、最容易理解的题材着手,不要选择不感兴趣的有声书。

9. 通勤、开车、运动时,即使双手、视线无法配合纸本阅读,也能透过有声书,彻底运用时间“听读”。听读的好处在于,即使听者不是很专心,也不会中断潜意识的信息吸收。

10. 因此,日本SP速读学校校长橘遵表示,想毫不费力地读懂专业书籍,就必须先拥有相对的知识量。

11. 而掌握速读技巧的第一步,就是要革除“音读”和“默读”的行为,并以“视读”取而代之。

12. “一点集中法”的命名来自凸透镜对准焦点、产生热能点燃纸张的原理,是《会念书的狠角色才能生存》作者李时炯为韩国考生设计的读书法;透过3个方法,培养阅读时的高度专注力: 1.一次只做一件事:必须让阅读成为唯一的焦点,才能带来效果,所以,千万不要边阅读边听音乐、看电视,或思考杂事,这样的阅读效率不仅慢、也失去意义。 2.目标简单明确:不能设定“更了解营销”这类的抽象目标,而是从“弄懂营销4P”这样具体而确实的目标开始。 3.综观整体设定读书计划:针对所剩的时间、要读的份量及自己的实力做整体的判断规划,念不完、也没有能力念的书就大胆舍弃,让自己在做得到的范围内安心努力。

13. 2.目标简单明确:不能设定“更了解营销”这类的抽象目标,而是从“弄懂营销4P”这样具体而确实的目标开始。

14. Step1 同时准备2本以上的书。 Step2 先阅读入门书,或快速浏览手边的几本书,营造想读书的感觉。 Step3 进入快速转读,在“突然想知道其他的事”或“现在有点腻了”,就换其他书读,不要勉强自己读完同一本。将书按照难易度交替安插,在两本易懂的书中,穿插读艰涩的书。

15. 3.明确安排每天各时段要阅读哪些书,例如“在上班通勤的30分钟,阅读工具书,振奋工作士气”“在饭后15分钟,阅读知识型的书籍,充实技能”“睡前,读文学名著或名人传记5分钟,获得人生启示、加强涵养”等等。

16. 阅读的能力与涵养,必须仰赖长时间、大量广泛阅读的累积。

17. 要达到这个成效,必须建立在一个前提上:就是将读书笔记累积起来形成数据库。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笔记全部输入计算机,上传到博客,利用博客内建的搜寻引擎,就可以轻松找到之前的笔记内容。

18. :“点子不过是既有元素的重新组合。”

19. 将笔记化为行动指南,连接书与现实

20. 本田直之指出,“光是阅读,充其量只是被动的行为,后续的笔记才是关键。”

21. 他从研究报告中发现,“25分钟”是一个人能持续专注的最长时段,因此利用定时器将事务以25分钟划分为一个处理单位,是效率工作的最佳方法。

22. 日本知名管理顾问、《10倍速影像阅读法》作者神田昌典称这种 “没有时限的阅读”为“消极阅读”,也就是在缺乏急迫感下,忘却了阅读的目的,导致学习效果有限、徒然虚掷时间。

23. 自我限时:设定阅读时限,提升专注力

24. 吉永贤一也强调“事前翻阅”的重要性,建议先仔细看过目录,了解大致内容;再快速翻阅,浏览标题与图表,对于“我大概可从书中得到哪些收获”有所印象。

25. 要达成“只读重点”的效率阅读,本田直之表示,在阅读书籍内页文字之前,最好能先快速浏览全书轮廓,从扉页、书腰、目录、前言等处读起,对作者背景、全书精华预做了解。

26. 设法以较少的劳力,创造出最大的价值,才是商业知识的有效应用。

27. 《东大医科高材生的满分读书法》作者吉永贤一也指出,开启效率阅读的第一步,就是学会舍弃“完美主义”的念头,“先列出‘想从这本书中知道什么’的问题,然后‘只读’能够回答这些问题的部分。”

28. “翻开每一本书之前,最好先明确地掌握阅读的目的何在。”本田直之认为,这是达成效率阅读“非做不可的重要工作”。因为唯有厘清自己为什么要读这本书,才能建立起一道筛选机制,从书中挑出真正有用的段落,并且果断地舍弃无关紧要的部分。

29. 所谓的“效率阅读”,指的是以“系统化”方式,先思考要从书籍中获得哪些重要知识,然后再以此为出发点,设法用最快的速度找出必要的信息,否则纯然将内容生吞活剥,读得再多,也仅是毫无用处的自我满足而已。

30. 强调,“吸收了多少内容才是重点所在。”换句话说,阅读追求的不是速度,而是效率。

31. 5.扩展阅读范围(集线器式阅读): 读“书中介绍的其他书”:作者引用的书籍、参考书目等。

32. 4.由浅入深: 先读“经验类”:前人汇整经验或案例写成的书,容易吸收与入门。

33. 1.选书目的要明确: 考虑长期工作目标或当下面临的问题,意识到现在需要什么书。 可采取“与目标相关七成,其他领域三成”的比例读书。 2.架设“主题天线”: 工作或兴趣中定好5个左右的主题,作为寻书方向。例如定价理论、企划案撰写等。 不能只读畅销书。畅销书通常以大众口味为诉求,知识浓度、敏锐度未必最高。 3.一次读5~10本同类作品: 多读同类型的书,抓出重复的内容重点、相异的观点,反复对照就能提升“选书眼”。

34. 不管选书的精准度再高,难免还是会买到“养分不够”“这讲得也太离谱了”的书。碰到这种情况,就要有勇气马上舍弃,迅速拿出下一本更好的书来读,才有投资效率。就像登山一样,一定要有“折返的勇气”,否则在雪山里迷路的损失,可能比无法登顶更大。

35. 最高。“只读畅销书,可能会变成只吃精致的加工食品一样,因此偶尔也要吃吃涩口的新鲜蔬菜,挑战困难的书籍。”《

36. 除了阅读“书本推荐的书”之外,斋藤孝还建议工作者阅读相同作者的“全集”,也是扩展读书脉络的方式。就像不同角度拍摄同一个地方的照片,能够让作者的想法更渗透到自己的脑中。

37. 买,但胜间和代建议,书本库存最好有相同的脉络,有助于让自己渐渐深入一个知识领域的核心,直到专精的境地。

38. 几乎每本谈论阅读的书籍都提到, “阅读数量”是提升“选书质量”的不二法门,所以千万不要贪心地认为可以透过一本书就了解特定主题。相反地,唯有多读几本同样主题的书籍,才能掌握各家说法,日积月累地磨练选书能力。

39. 一个主题多本书,专精特定领域

40. 《东大医科高材生的满分读书法》作者吉永贤一建议,选书时可采取“必读七成、各领域三成”的比例,亦即“与目的相关的书”占七成,“不刻意挑选领域的书”占三成(用于激荡出新想法)。不过,平常不读书的人,最好要从“必读十成”开始,等累积足够的阅读量后,再调整为7:3的比例。

41. 《阅读力》作者奥野宣之也说,“目的意识就像拍照要先‘对焦’一样,相同的构图,焦点放在前方的花、还是后方的背景,效果就完全不同。”由此可见,为了培养基础能力、活用在工作上而读,还是单纯为了兴趣,甚至是想把知识传授给别人而读,所选的书就会完全不同。

42. “选书像是找寻‘投资标的’;而投资的目的要明确,就要考虑自己的人生目标或当下面临的问题,才能意识到现在需要什么书。”一旦设定好“我为什么要读这本书?希望从中获得什么?”,就能精选出该读的书,将没有用的部分迅速舍弃,进而让阅读发挥最大效用。

43. 阅读可说是最划算的自我投资,购买金融商品可能会亏损,但读书所产生的效益永远不会是负的。

 

原创文章,作者:乌鸦老师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hanfeng8.com/archives/306